口袋电影
2019-11-24 14:34:57本周末,由迈克尔·贝执导的《变形金刚5:最后的骑士》 已经在内地开始其疯狂揽金的势头了。
事实上,《变形金刚》与中国的关系不仅仅只有舒化奶、TCL、联想电脑这样的植入广告,或者是每部真人大片上映后,在中国内地的爆炸性票房,《变形金刚》同样陪伴着广大中国70、80后走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。
早在30多年前的改革开发初期,颇有远见的孩之宝公司就将95集的《变形金刚》播映权免费转让给上海电视台,希望借此打开中国大陆的玩具市场。
就此,暗暗为20年后真人电影的上映种下了一颗参天摇钱树的种子。
今天口袋君,就来给您说一说
变形金刚在中国的前世今生
▼
同名原创视频
辛苦制作一周 值得观看!
▼
如果要在中国内地评选30年来最具商业价值的好莱坞IP,“变形金刚”的柱子哥若称第二,大概没人敢称第一。
连漫威DC的超级英雄们面对擎天柱领衔的汽车人,都得礼让三分。
如今谈及变形金刚,可能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会闪现迈克尔·贝执导的真人火爆大片。
卖拷贝:拍片如打仗
但对于更多的铁杆粉丝来说,在成长过程中手里把玩的机器人、守在电视旁不愿错过的动画片才是对变形金刚最深刻的记忆。
这些披着金属外衣、变形时关节发出“奇卡酷酷卡”音效内的大块头,有着不同的嗓音,纷繁的个性,擎天柱的稳重,威震天的狡诈,红蜘蛛的狂妄,大黄蜂的活跃。
毫无疑问,变形金刚已经成为了横跨30年的文化图腾。
A.30年前种下的摇钱树种子
与NBA前总裁大卫斯特恩在80年代末,拿着比赛录像带,瑟瑟寒风中等待央视接见类似
美国人真的懂“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”的道理
1987年年底,颇有远见的孩之宝公司,派了两名市场部专员来上海,将95集的《变形金刚》播映权免费赠与给上海电视台,希望借此打开中国大陆的玩具市场。
不久后,《变形金刚》动画的译制配音工作在上海音像资料馆新楼拉开了帷幕。
当时,年逾五旬的战车担任译制导演,他曾为《黑猫警长》和《葫芦兄弟》等耳熟能详的角色配音。
虽然每集时长只有20多分钟,每天制作一两集也历经了数月后才宣告完成。这一切,也似乎暗暗为20年后真人电影的上映种下了一颗参天摇钱树的种子。
1988年6月,上视版《变形金刚》TV动画开始在北上广三地相继播出,之后又进一步扩大至全国超过200家城市和省级电视台,可谓遍地开花。
那时,“变形金刚,随时变形状”的主题曲,“汽车人,出发吧”等经典台词,迅速成为中国小男孩们的流行语,傍晚放学跑回家看《变形金刚》的情形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。
80年代的中国,陪伴孩子们成长还主要是铁皮发条小青蛙、七巧板和魔方这些简单的益智型玩具,变形金刚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这种局面。
汽车、飞机模型玩具一直是男孩的最爱,变形金刚玩具又具备了角色魅力、可组装性,男孩子们自由组装玩具,进行角色扮演式游戏,再与动画片剧情进行互动。这种全新的互动模式,在中国内地引发了玩具抢购狂潮。
据统计,从1988到1995年7年间,变形金刚玩具的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。
B.首部真人大电影引爆
早在1986年8月8日,一部名为《变形金刚大电影》的动画大片,就在北美上映。
许多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涌入电影院去目睹他们心中的英雄,但等来的却是大批熟悉的角色阵亡,甚至就连汽车人领袖擎天柱也难逃一死。
一时之间,北美的影评人对本片一边倒的口诛笔伐,认为本片不过是一个超级玩具广告罢了。
由于各类负面新闻不断,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动画长片,只收获了584万美元的票房便黯然退场。
有了这段经历,孩之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再把变形金刚搬上大银幕的念头,直到20年后真人大电影的重磅登陆。
如果说《变形金刚》动画片的风靡,得益于孩之宝用动画来带动玩具销售的超前意识,那么《变形金刚》真人电影的全球大卖,就是因为斯皮尔伯格与迈克尔贝的联手,为影片的火爆增添了质的砝码。
动感的画面、火爆的场景,让观众在电影院里大呼过瘾。
首先,当然要归功于有着“爆炸贝”之称的迈克尔·贝。作为幕后团队的“擎天柱”,他不负众望地将“爆炸”场面和特效发挥到极致。
但如果将时钟拨回到12年前,当时的贝导,刚刚搞砸了梦工厂商业大片《逃出克隆岛》,这部投资额高达1.26亿美元的科幻大片,最终在全球仅拿下1.6亿美元的票房。
作为《变形金刚》首部真人大片的总制片人,斯皮尔伯格对于贝导的《勇闯夺命岛》《绝世天劫》《珍珠港》欣赏有加。
最终,老斯力排众议,邀请迈克尔·贝执导《变形金刚》真人电影。他坚信擅长动作片的迈克尔·贝和这部机器人电影契合度最高。
2007年7月11日,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刚丝铭记的日子,这一天,《变形金刚》真人版电影在内地全面上映。
热血沸腾的动作场面,让已经多年没有走进影院的中国人重新坐回那个黑暗的光影空间。
在沉寂了十多年之后,变形金刚终于开始以热门流行文化的身份重返大众视野了。
在9月底,热闹了近两个月的《变形金刚》真人电影下映,成为当时中国继《泰坦尼克号》之后最卖座的好莱坞大片,2.7亿的票房书写了一个新的传奇。
C.中国内地成最大海外票仓
2009年6月24日,《变形金刚2》在内地实现与北美同步首映,4.55亿元人民币的进账毫无悬念的坐上当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宝座。
2011年11.2亿人民币,2014年19.8亿人民币,《变形金刚》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无可争议的现象级影片。
每次上映,都被业内视作挖掘内地影市终极票房潜力的探针。
中国内地,一跃成为《变形金刚》掘金的最大海外票房。
于是,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开始涌入好莱坞,从最初的广告植入,到中国资本注入、中国演员参演、以及到中国实际取景拍,变形金刚与中国的关系开始变得愈加紧密。
在第一部《变形金刚》真人电影中,中国还只是“口播”元素,作为美国的假想敌出现。
而到了第二部,美军一开场就在上海与变形金刚大打出手;
到《变形金刚3》时,中国品牌索性唱起了主角。联想、伊利、TCL、美特斯邦威四大本土品牌频频出镜,据报道,每家的植入广告费用高达千万美金。
2014年,变形金刚诞生30周年之际,孩之宝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展开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,《变形金刚4》的上映,无疑将这场全球刚丝的快乐派对推向了最高潮。
而这一次,在出品方、演员征召、画面取景、故事情节、推广宣传等多个方面,都时时凸显着“中国元素”。
先是《变4》的演员招募活动早在2013年4月就展开,可爱萝莉、性感女神、技术宅男、动作型男四个角色最终产生。
而李冰冰、韩庚、吕良伟等中国知名演员的参演让人印象深刻,甚至拳击冠军邹市明也在影片中秀了把拳技。
至于广告植入已经可以用“全面爆发”来形容,广汽、盘古大厦、武隆景区等全新本土企业元素纷纷露面,“老朋友”伊利舒化奶再次强势入画,连周黑鸭在片中也有戏份。
纵然,变形金刚与中国的缘分已不像最初那般美好单纯,甚至有点像相亲节目强凑一对的感觉,但随着变形金刚宇宙的不断拓展,它与中国缘分绝不会就此终结。
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机器人在中国的疆土上大展拳脚。
D.《变5》正式开启变形金刚宇宙
从2007年的首部《变形金刚》真人大片开始,口碑之争愈演愈烈:
爱它的人,歌颂它让儿时的梦想成真,将手中把玩的塑质机器人以炫目的效果投放到大银幕上;
恨它的人,骂它毁了自己童年的记忆,只是包裹着爆炸特效的一具空壳罢了。
口水战争论的焦点就在剧情设定和人物塑造上:
第一部变形金刚成了配角,让粉丝不爽;
第二部梅根·福克斯太过抢戏,又让粉丝不爽;
第三部换了个女主角,还是让粉丝不爽;
第四部广告太狠,更是让人不快。
于是,这个系列成了大伙口中,视听效果一流但没有内涵的爆米花代表作。
而在北美老家,第一部《变形金刚》烂番茄新鲜度57%,还没跨过及格线,但观众给出的爆米花指数却高达85%。
不过从第二部开始,口碑持续下跌,充斥着生硬中国元素的《变形金刚4:绝迹重生》最为悲惨。
北美影评人对《变形金刚》的态度也是极端的,每年的金酸莓奖名单上,都会发给此系列各种“最烂提名。
不过,正如迈克尔贝在所反击的那样:
骂得最厉害的人最终也得看变形金刚
与口碑成反比的是,票房收入水涨船高,2007年《变1》7亿美元、2009年《变2》8.3亿美元、2011年《变3》11亿美元、2014年《变4》同样11亿美元。
在《变形金刚4》勇夺2014年全球票房年冠后。
2015年初,派拉蒙影业和孩之宝公司就联合宣布,要打造庞大的“变形金刚电影宇宙”,正在中美两地热映中的《变形金刚5:最后的骑士》开启整个新计划,在此片中,被造物主洗脑后的擎天柱彻底黑化,意图毁灭地球,与曾经的亲密战友大黄蜂大打出手。
后续,还有定档2018年6月8日的《大黄蜂》衍生电影,以及2019年7月28日上映的《变形金刚6》,甚至有望与孩之宝的另一力作《特种部队》交叉共享同一个电影宇宙。
或许在未来,每年暑期档,大家都能与变形金刚见面。
▼
“变形金刚”是什么?或许谁都能说上两句,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说清楚道明白。
一个如此庞大的系统,起步于玩具广告,经过30余年成长,涉及玩具、漫画、动画、电影等多种主题产品和商业形式,历尽多重地域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冲突,在矛盾与变化中锐意创新,最终铸就了最具争议而又无可争议的传奇品牌。
如今,凭借真人电影系列,变形金刚从一度被边缘化的囧境以一个华丽的转身重归公众视野。
如果说,始于1984年的变形金刚动漫玩具影响了整整一代人,那么自2007年以来的《变形金刚》真人电影宇宙,不但重新唤醒了那代人的记忆,又将新生的一代揽入怀中。
正如擎天柱在《变2》结尾处的经典台词所言
我们拥有珍贵的回忆,生生不息。
投票时间
往期经典策划
若你喜欢这篇文章 可点击下方广告
腾讯是效果广告 点一下分成3毛钱